看板 Military
懶得上色分段,應該還能看懂是一問一答 https://archive.ph/39nEk 當唐納·川普在十一月贏得選舉時,對烏克蘭來說似乎並不是什麼好消息,但現實情況比 大多數人預期的還要糟。川普一邊試圖促成至今仍遙不可及的俄烏停火協議,一邊卻稱弗 拉基米爾·澤倫斯基是「獨裁者」,接受普丁版本的戰爭歷史,要求烏克蘭交出大部分礦 產資源,甚至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中痛斥澤倫斯基。然而,儘管美國逐漸退出作為烏克蘭 主要支持者的角色,歐洲也在努力填補這個空缺,烏克蘭戰場上的實際局勢卻沒有太大變 化。在這種國際逆風下,這樣的平衡還能持續多久?為了了解烏克蘭目前軍事與政治的真 實情況,以及 2025 年接下來可能發生的局勢,我聯絡了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高級研 究員麥可·考夫曼(Michael Kofman)——自從三年前俄羅斯全面入侵以來,我已多次與 他對談。 當我們去年十月談話時,俄羅斯在戰場上顯然佔有優勢,看起來他們很可能即將奪下另一 座重要城市——波克羅夫斯克(Pokrovsk)。但這並沒有發生。自那以後,除了在庫爾斯 克(Kursk)——也就是烏克蘭曾短暫進攻的俄羅斯境內一小塊區域——之外,俄軍基本 上沒有明顯進展。你能說明為什麼會這樣嗎?也請大致描述一下目前烏克蘭戰場的情況。 我們現在談的是過去這幾個月的狀況,不一定是春夏接下來可能出現的發展。如果回頭看 去年秋天,當時情勢要嚴峻得多。從七月到十一月,俄軍每個月都在穩步推進、奪取更多 領土,戰場態勢快速傾向俄羅斯。然而進入冬季後,他們的攻勢明顯減緩。 從我的觀點來看,第一個原因是天氣。雖然這聽起來像個老生常談,但天候確實對俄軍在 整個冬季的作戰造成了顯著影響。第二個原因則是部隊的疲乏。俄軍在秋季獲得的那些戰 果,是以人力與裝備的高昂代價換來的。他們在九月和十月的損失非常慘重,之後不得不 將一些部隊撤出前線,重組或整補。 第三點,也是在我在烏克蘭實地觀察中覺得最有趣的一點,是烏克蘭軍隊開始成功適應俄 軍的作戰方式。如果我們拉長時間來看整個 2024 年,俄軍基本上做出了一種作戰上的權 衡。他們不再追求戰略層級的突破,而是選擇了「磨損式」戰法——穩定地壓迫烏克蘭部 隊、防線逐步推進,這樣的方式雖然不會讓俄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但卻能發揮其兵力與 物資上的優勢,即便部隊整體素質不佳。 實際在戰場上的表現,就是一波波規模不大的突擊隊、小型作戰單位、輕型機動部隊交替 發動攻勢,搭配有限的機械化部隊突擊,但整體上避免發動大規模的正面作戰或包圍戰。 那烏克蘭有做出調整嗎? 烏克蘭軍方確實投入了大量努力來因應俄軍的打法。首先,他們非常有效地布設地雷,尤 其是利用無人機進行遠程布雷。他們也擴編了無人機部隊,試圖封鎖前線。這幾乎成為了 烏克蘭作戰的核心策略——大規模擴展無人機戰力。現在,各類型無人機大約造成了俄軍 六到七成的傷亡,而在戰爭早期,這些傷亡主要是來自傳統火砲或輕武器攻擊。 當然,傳統的砲兵火力仍在使用。這種作戰模式——結合有效的防禦/進攻性布雷、戰術 層級上用攻擊型無人機消耗俄軍戰力,使得大多數俄軍攻擊根本到不了烏軍主防線,再加 上部分砲火支援——雖然不能說完全瓦解了俄軍的打法,但確實削弱了其優勢,並在某種 程度上彌補了烏軍在步兵數量上的劣勢,讓他們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仍能穩住前線。 所以從 2023 年底到 2024 年,俄軍主打的是突擊小組、分遣隊這類難以被快速消耗的作 戰方式,雖然不容易癱瘓,但也難以產生大規模突破。而烏軍的調整,正是針對這種打法 ,讓他們即便前線步兵不足,仍有能力有效應對。 這套方法最終能解決烏克蘭的動員與兵力不足問題嗎?我不敢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它讓 烏克蘭在今年爭取到時間、成本效益高,而且能發揮烏軍在技術和靈活應變上的相對優勢 。 不過,我也不確定這幾個月出現的趨勢能否持續,因為俄軍在春夏很可能會恢復攻勢。所 以現在還難說這套作法是否真的能穩定前線——雖然我認為是有可能的,尤其是從人事變 動、指揮系統的調整,再加上技術創新與戰術應變的結合來看——但也有可能,這段時間 就是 2025 年整場戰爭中最好的時期。這點,目前還無法定論。 你認為俄羅斯的新一波攻勢會是什麼樣貌?會和去年他們掌握主動時的打法類似嗎?還是 會有所不同? 俄羅斯軍方其實從二月中旬開始就已經在加強攻勢,但除了在庫爾斯克(Kursk)地區外 ,整體而言並沒有特別成功。不過這裡要補充說明一下,因為俄軍確實將相當大的資源投 入在庫爾斯克,這是他們的優先目標。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基本上將烏軍從庫爾斯克包 圍區擠出去了。烏軍仍在當地佔據一小塊地勢相對有利的區域,但整體來說,庫爾斯克現 在對烏克蘭來說已轉為以防守為主,其主要目的是保護蘇梅州(Sumy)的安全。 我推測,俄軍接下來可能會把在庫爾斯克的部隊重新部署到頓涅茨克(Donetsk)方向, 同時也會在南部的札波羅熱(Zaporizhzhia)展開更多攻勢,試圖拉長烏軍防線、增加其 壓力。這樣的動作其實過去兩週已經開始發生。 問題是:俄羅斯軍隊今年是否有能力再次進行戰術調整。烏克蘭在前線所做的投資,目標 就是要「鎖住」戰線,讓俄軍即便進攻,也只能取得微小、漸進的成果。關鍵就在於—— 烏克蘭能否持續維持這樣的局面?他們能否繼續獲得外部的軍援與物資支援? 不過在這方面也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前幾年,2025 年的烏克蘭已經大大減少了對西方的 日常戰場物資依賴。 川普之前曾短暫中止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和情報共享,後來雖然恢復了,但未來他還是可 能再度中止。然而,就如你所說的,現在的烏克蘭確實比過去更有能力自立自強。那麼, 根據你和前線接觸的情況來看,當地對美國再次中斷援助的可能性感到多緊張?如果真的 發生,烏克蘭可以撐多久? 這個問題的前半段比較容易回答。正如你知道的,我們過去也談過,我一向不喜歡給出具 體的時間表或預測——我認為軍事分析雖然必須盡量做出判斷,但畢竟不是在算命。 針對你第一個問題,烏克蘭目前對美國依賴最深的領域,主要是在精準打擊能力上。具體 來說,是透過 HIMARS 或 M270 系統發射的 GMLRS 精準導引火箭彈。這些武器讓烏克蘭 能夠打擊俄軍後方——也就是前線深度超過 30 公里的目標。如果烏克蘭的這類導彈耗盡 ,毫無疑問會對今年的戰事產生重大影響,因為這會讓俄軍在後方的後勤部署與指揮管制 更為自由,行動空間大增。 第二個依賴則是防空能力,尤其是 愛國者飛彈系統。這類系統除了需要西方支援零件與 維修外,最關鍵的是攔截彈本身的供應。而這方面,烏克蘭沒什麼替代方案可選。我無法 確切說出他們目前存量還能撐多久,但如果美國停止供應,那烏克蘭防空作戰會陷入困難 ,這是可以確定的。 至於你提到的情報支援與其他非物資性援助(例如通訊、情報分析、指揮協調等系統), 這一部分的影響比較有爭議。其他盟國也許可以部分接手,但無論如何,這會是額外的壓 力。 那麼烏克蘭可以撐多久?這就取決於幾個關鍵因素: 俄軍的進攻潛力——他們在春夏季打算發動什麼樣的攻勢?規模有多大? 其他西方國家的接手程度——歐洲國家現在在砲彈生產方面的確比過去幾年更具備能力。 我認為,除了剛才提到的幾個美國獨佔項目外,歐洲在許多領域其實可以接手,繼續支撐 烏軍的戰力。 此外,烏克蘭自己現在也能生產大量所需的彈藥與無人機,包括地雷等。因此如果就戰術 層級與前線消耗品來看,烏克蘭應該能自給自足一段時間。如果情勢惡化,也會是一種緩 慢的削弱,而不是突然崩潰。 當然,即使如此,戰況怎麼演變還是難以預測。但可以預期的是,如果美援中斷,其後果 將會隨時間逐步顯現出來。我認為,不能對美國在整體軍援架構中所扮演的角色掉以輕心 。美國不僅提供物資,還協調整個西方援助體系——這對烏克蘭戰力的維繫有相當關鍵的 作用。 另一個重要變數是停火的可能性。烏克蘭與俄羅斯先前曾針對能源基礎設施達成有限的停 火協議,但這並不成功,俄軍仍持續在全烏克蘭境內殺害平民。至於更大範圍的停火計畫 ,至今也毫無進展。而現在,川普與盧比歐似乎開始對普丁缺乏興趣感到不耐煩了。那麼 ,川普想要的和普丁想要的是否根本互不相容?對俄羅斯來說,一個可以接受的停火條件 又會是什麼樣貌? 我認為俄方的立場是這樣的:儘管俄軍的實際表現遠遠不如其預期,也無法充分發揮其在 人力與軍備上的優勢,但若要俄羅斯同意停火,條件必然會非常苛刻。莫斯科方面始終想 要的是烏克蘭的屈服——而這點在戰場上他們辦不到,所以他們轉而試圖迫使西方讓步, 某種程度上達到相似的目的。俄方認為,透過這種方式,他們可能更有機會取得自己想要 的東西。 目前俄國領導階層當然會儘可能地拖延談判,同時他們也正試圖把俄烏戰爭包裝成一個議 題、一個可討論的「問題項目」,納入更大的談判套餐裡。也就是說,他們希望能藉由停 火,換取外交正常化、經濟正常化,以及重新參與有關歐洲安全架構的對話。他們的策略 是:讓俄烏戰爭不再是美國外交政策的核心問題,不像前一屆政府時代那樣,所有事情都 與「俄國侵略烏克蘭」掛鉤。他們現在要做的是,將這場戰爭「邊緣化」,讓它變成美俄 關係中的諸多議題之一,進一步讓美俄關係「脫鉤」於戰爭本身。 所以,俄方追求的並不是單純在烏克蘭議題上的讓步,而是一整套更廣泛的西方退讓。 但這裡的矛盾也很明顯——川普政府急於在上任百日內達成停火,這個時間點設定得很硬 。而俄方一方面「口頭上說可以談」,另一方面又在行動上拖延、敷衍,這種策略的壽命 其實是有限的。現在白宮內部應該已經察覺,俄方其實根本無意在短期內真正停火。 而且,就算俄國真的答應停火,以我個人觀察,這樣的停火協議最終要長久維持的可能性 極低——畢竟我們已經看到太多次俄國在這場戰爭中怎麼對待停火:當作戰術工具,而非 和平契機。 那麼,俄羅斯在這些談判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認為,莫斯科真正的目標甚至不是要全面解除制裁,而是要求美國放鬆制裁的執行力度 ,特別是針對次級制裁(secondary sanctions)的執行。一旦達成這點,就足以讓俄國 在今年維持戰爭所需的空間與資源。 當然,俄國的理想劇本會是:那些效果最強的制裁被解除,然後俄方藉此推動一場停火, 隨後讓停火破裂。但就我所觀察,目前談判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政治操作是——雙方都 想把「沒有達成停火」的責任推給對方。等到川普政府上任滿一百天的時候,誰該背鍋? 這正是俄羅斯現在想玩的遊戲。 問題就在於:這個月結束時,川普政府會責怪誰?是指責俄羅斯沒誠意?還是也把烏克蘭 拖下水,一起批評?川普過去就有這樣的傾向,當事情進展不順,就對雙方一起開炮。 那麼這對烏克蘭會造成什麼後果?我認為烏克蘭目前能依靠的,除了本身的堅韌和調適能 力之外,還有一點對自己有利的現象:莫斯科一向有高估自己籌碼、談判過度貪婪的毛病 。俄羅斯現在雖然在戰場上掌握某些優勢,但如果你把俄軍的實際表現、它提出的極端政 治條件,還有它對西方要求的內容放在一起看,其實整體籌碼並不強。 所以,未來幾天或幾週內,俄羅斯很可能會被看成是最不切實際、最強硬、最貪得無厭的 那一方。這種形象對談判是不利的。 (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這樣的形容同樣可以套在川普政府身上啦。) 另外一個關鍵因素是歐洲各國。目前來看,歐洲不太可能全面配合這場談判中可能出現的 讓步,特別是那些主導地位的歐洲大國——他們對俄羅斯的底線遠比華盛頓更清楚,也更 不願為了短期停火去犧牲整體戰略原則。 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也得歐洲同意吧?這不是美國說了算的。 是的,其實在某些層面上,歐洲的立場甚至比美國更關鍵。他們幾乎不可能同意大幅解除 對俄羅斯的制裁,也不太可能接受任何重新調整俄羅斯在歐洲安全架構中角色的提議。歐 洲國家大多會盡力支持烏克蘭,讓它不至於必須接受一個糟糕的停火協議。 因為事實是,儘管整體戰局沒什麼劇烈變化,也談不上太樂觀,但前線並沒有崩潰的跡象 ,烏克蘭目前也不至於處於非停火不可的危急狀態。 不過,我也不會說反過來的極端話,什麼“烏克蘭情勢已經徹底逆轉、可以換一整套對戰 爭的看法與預期”——那也不真實。 看起來烏克蘭也沒什麼希望能奪回更多領土,至少是在烏克蘭境內。也許會在俄羅斯境內 發動某些有限攻勢,但短期內應該不會有什麼大規模反攻吧? 烏克蘭近幾個月確實發動了一些小規模、局部性的反擊,主要是為了在前線爭取更有利的 位置。 說實話,我不知道烏克蘭是否計劃再發起一次大規模攻勢,但從整體戰爭走勢來看,我認 為烏克蘭目前的重點,應該是穩住防線、爭取時間,同時設法消耗俄軍的攻勢潛力。 這樣的戰略目標,是要讓俄羅斯在戰爭中投入的成本越來越高,獲得的回報卻越來越少; 同時讓莫斯科面對越來越多的經濟與內部壓力。只要這場戰爭持續到 2025 年,這些問題 就會越來越明顯,進而影響俄國持續戰爭的能力。 那麼,烏克蘭應該如何從這種相對優勢的立場來談判停火? 如果不是處於優勢的立場,至少也不應該處於絕望或弱勢的狀態。在這兩個極端之間,還 有很多可能的結果。 但最重要的是,烏克蘭不必接受一個對社會來說根本無法接受的協 議,也不應該讓這場戰爭的犧牲白費。任何一個為了這場規模巨大的戰爭付出這麼多的社 會,在戰爭持續了超過三年後,都會問:「如果最終的政治結果就是這樣,那麼為何當初 要作出這樣的犧牲?」 我認為,西方的某些同事常常難以理解的一點是,**烏克蘭領導層不願輕易接受停火的原 因,是因為如果停火只是一個為期再裝備的過渡期,且沒有任何支持措施,那麼停火後很 可能對烏克蘭來說會更糟。**人們會撤離,軍隊中的大部分可能會被裁撤,俄羅斯很可能 會在某個時候回來——也許是一年後,也許是四年後,但它不會再像2022年那樣發動全面 入侵。到了戰爭的第三階段,對烏克蘭的後果可能會更加嚴重。 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烏克蘭社會和政治領導層有充分的理由質疑:如果停火協議始終無 法結束戰爭、無法為烏克蘭帶來安全、無法確保人員或投資的回歸,只是讓烏克蘭社會和 國家進入一個長期的危險狀態,隨時面臨戰爭重啟的風險,那麼這份只寫著“停火”的紙 上協議究竟有什麼意義? 而且這樣的協議可能還會把自然資源交給美國,卻沒有任何安全保證。 對,看起來好像什麼都沒有交換。 這筆礦產協議看起來是快要達成了,但到現在還沒有達成。為什麼要簽這樣的條件? 我只能提供我的看法,我認為這筆礦產協議原本是一個計劃,旨在向美國解釋為什麼美國 仍然支持烏克蘭,並且以一種非常交易化且有些冷酷的方式來展示對美國的回報。但這也 是一個門檻協議,後面會跟隨一系列其他協議。如果你看看之前的草案,會發現它有非常 強烈的新殖民主義色彩,而且看起來具有掠奪性。雖然這個草案隨著時間修訂過,但我所 見的最新版本依然像之前的草案一樣,充滿了掠奪和資源開採的意味。所以,我不確定目 前的進展是什麼樣的。 川普和J.D. Vance嘗試在白宮辦公室羞辱澤倫斯基,這也預測地導致澤倫斯基在烏克蘭獲 得更多支持。這是否意味著烏克蘭人民現在對這場戰爭的支持比之前更強烈,因為在美國 發生的事件?因為幾個月前,似乎有相當一部分民眾對澤倫斯基的做法感到不滿,而現在 似乎有了新的愛國情懷? 我認為有必要將你問題的兩個部分區分開來。第一部分是澤倫斯基在公開捍衛烏克蘭和烏 克蘭利益時所經歷的愛國情懷效應,首先是在關於礦產協議的談判過程中,然後是在那場 災難性的白宮會議中。第二部分是烏克蘭公眾對這場戰爭的情緒。烏克蘭社會當然已經對 持續的衝突感到越來越疲憊,許多人希望戰爭結束。然而,他們並不願意對俄羅斯作出重 大讓步。當我們看看國內的政治領導時,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公眾的態度,在我看來 ,他們並沒有做太多來塑造這些態度。 此外,許多人越來越關注未來的選舉,這些選舉很可能會在任何停火協議之後舉行。這使 得精英們開始為即將到來的國會和總統選舉進行布局,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真正搞清楚這 場戰爭如何結束。這可能導致一種短視,或者缺乏對當前局勢的深思熟慮,而過分關注其 政治影響。 烏克蘭在達成協議方面的最大挑戰之一——而這不是挑戰,實際上是特徵——是烏克蘭畢 竟是一個民主國家,烏克蘭的政治領導層無法像普京那樣隨便簽署任何協議。領導人會在 這個過程中時刻關注公眾的反應,就像你在與美國的礦產協議談判中所看到的那樣。他們 明白他們可以達成協議,但公眾可能不會接受這個協議。 所以,我認為這可能是美國再次學到的一個教訓,那就是你不能輕易強迫烏克蘭或烏克蘭 領導層達成協議。而美國對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影響力,雖然在烏克蘭的情況下可能更為重 要,但若問題是「美國是否能強迫俄羅斯和烏克蘭達成他們自己現在不想要的停火協議」 ,那麼這種影響力顯然是遠遠不足的。 這使得我們陷入了一種困境。 像這樣的戰爭之所以通常會超過決定性階段持續下去,並且談判可能會持續幾個月或幾年 ,這一點在歷史案例中是可以看到的。讓社會和精英(如果他們代表社會)達成妥協是非 常困難的。讓領導者與他們不信任的一方達成協議也是極其困難的,尤其是當你讓他們同 意某些他們認為對國家並沒有解決任何重大問題,或者無法解決戰爭的問題的東西時—— 特別是如果你不願意提供安全保證或其他任何東西來支持這一安排的話。 -- 最後還有觀察美國民主制度的集大成者,阿歷克西·德·托克維爾,他在探究美國走向繁 榮昌盛的奧秘時——寫道:“直到我走入了美國的教堂,目睹了美國神職人員的正直虔誠 ,我才明白了美國崛起的奧秘...美國是一個善良的國家。如果美國不再善良,那她必定 衰落。” ~ 雷根,1983/3/8,〈邪惡帝國〉演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4.212.230.218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744218371.A.22C.html
yuinghoooo : 歐洲動作慢 但想想政策持續性,其實這樣也好,至少 04/10 01:09
yuinghoooo : 不會亂改政策,在撐個兩三年就可以獨立自主了 04/10 01:09
lbowlbow : 不要像川普一樣閃到腰式大轉彎,至少對心臟比較好 04/10 06:47
ez910115 : 被拿100%分數了再來問戰敗好嗎 04/10 07:19
Mystiera : 國土大有縱深就難以被快速征服 04/10 10:59
Chricey : UC2是啥東西?求解釋啦! 04/10 10:59
driver0811 : 補給線長的人輸,的道理嗎 04/10 11:38
pippen456 : 高效無人機部隊可彌補軍隊人力不足問題,台灣要好 04/10 11:41
pippen456 : 好借鏡 04/10 11:41
utn875 : 這篇講最對就是俄羅斯高層不切實際的貪婪,今年過1 04/10 11:45
Kroner : 我阿嬤說吃豬腳補關節,豬腳吃起來 04/10 11:45
utn875 : /3了, 紅軍村還穩穩的,該認清拖久去賭歐洲屈服, 04/10 11:45
utn875 : 不可能成功的 04/10 11:45
dfgh5566 : 因為擁有強烈的意志,台灣該學習 04/10 12:33
chrischiu : 因為是斯拉夫加哥薩克血統 04/10 19:40
Kroner : 最近天氣變化大,關節痛好像更嚴重了。 04/10 19:40
kobebrian : 俄羅斯連紅軍村都拿不到真的是別想從談判中拿到什 04/11 10:53
kobebrian : 麼好處 04/11 10:53